有机氯中毒

 

()毒性作用

氯代烃化合物曾广泛用作杀虫剂和卫生工作,主要品种有滴滴涕、六六六、艾氏剂、狄氏剂、氯丹、毒杀芬、林丹、硫丹、三氯杀虫酯、三氯杀螨醇、开蓬、七氯等。本类化合物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粘稠液体,不溶于水,溶于脂肪或多种有机溶剂,化学性稳定,在环境或体内不易破坏,80年代初我国已停止生产和禁止使用。氯代烃杀虫剂口服后主要经肠道吸收。在体内部分贮存在脂肪组织,部分在肝、肾中经生物转化后随尿、粪排出,部分在体内蓄积。毒性不同品种毒性有较大差异。至今对有机氯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。有机氯易穿过细胞膜贮存于含脂肪细胞内,影响细胞的生化活动和膜离子通道,使钠离子通道关闭延迟;抑制神经膜外表的Ca-ATP酶,使膜表面Ca2+浓度降低,引起强烈痉挛。对多种酶产生影响,如对肝微粒体酶有诱导作用,对碳酸酐酶、酸性磷酸酶、碱性磷酸酶、ATP酶等有抑制作用,可导致相应的生理生化改变。对心、肝、肾可引起损伤。兴奋α-受体,提高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,易引起室颤。对体温中枢的影响,可使体温升高等。多系误服,亦有食用残留量过高的谷物、蔬菜和水果引起中毒。

 

()临床表现

1.潜伏期12小时,亦有长达数小时者。

2.症状体征

主要表现有头痛、头晕、乏力、恶心、呕吐、上腹疼痛、咽痛、出汗、流涎、视力模糊、心悸、肌肉震颤、发绀等。严重者出现共济失调、癫痫样抽搐、昏迷、发热、心律失常.甚至心室颤动。可伴有肝、肾损伤等。

 

()诊断依据

根据误食氯烃类化合物污染食物的病史,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临床表现和呕吐物或血、尿中氯烃类化合物分析,可明确诊断。需鉴别的疾病有急性胃肠炎、氟乙酰胺中毒、氟乙酸钠中毒等。

 

()治疗原则

对有机氯中毒目前无特效解毒药。临床上主要采用以下治疗原则。

1.清除毒物:洗胃,可用清水或2%碳酸钠溶液。导泻,可用硫酸镁或硫酸钠2030g

2.出现抽搐者,应立即给安定或苯巴比妥止剂。

3.忌用交感神经兴奋剂.以免诱发心室颤动。

4.其他对症、支持治疗。

 

()预防与控制

1.禁止生产、销售和使用氯烃类农药。

2.严禁食用经氯烃类处理过的谷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