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高组胺鱼类中毒

 

()流行病学特点

国内报告引起含高组胺鱼类中毒的青皮红肉鱼类有鲐鱼、竹鱼、鱼、金枪鱼等。青皮红肉鱼类所以引起含高组胺鱼类中毒,是因为这种鱼类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,经脱羧酶作用强的细菌如摩氏摩根菌或无色菌等作用后,组氨酸脱羧基而产生组胺,当组胺积蓄至一定量时,食后便有中毒的危险。据报道,当鱼中组胺含量超过200mg/100g时,即可产生毒性作用。国家标准GB273394《海水鱼类卫生标准》规定,鲐鱼中组胺≤100mg/100g,其他鱼类中组胺≤30mg/100g

食用不新鲜或腐败的鲐鱼等青皮红肉类可引起中毒。腌制咸鱼时,原料不新鲜或腌的不透,含组胺较多,食后也可引起中毒。

 

()临床表现和预后

1.潜伏期一般为0.5l小时,最短可为5分钟,最长达4小时。

2.主要表现脸红、头晕、头痛、心慌、脉快、胸闷和呼吸促迫等,部分病人出现眼结膜充血、瞳孔散大、视物模糊、发胀、唇水肿、口和舌及四肢发麻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荨麻疹、全身潮红、血压下降等。含高组胺鱼类中毒特点是发病快、症状轻、恢复快。发病率可达50%左右,偶有死亡病例报道。

 

()诊断依据

1.病人有进食鲐鱼等青皮红肉鱼类史.有基本相同的上述临床表现。

2.检测组胺含量可采取可疑的中毒食品,包括食用后剩余的鱼制品及/或同批未加工的青皮红肉鱼类,按国家标准GBT5009·4594《水产品卫生标准》的分析方法中4.4检测组胺含量。其含量需超过国家标准GB273394《海水鱼类卫生标准》规定。

 

()治疗原则

1.催吐、导泻,以排出体内未吸收的毒物。

2.特殊治疗抗组胺药物能使中毒表现迅速消失。可口服苯海拉明、氯苯(马来那敏、扑尔敏)、布克利(安其敏)等其中一种。

3.不宜服抗组胺药物者,可静注10-葡萄糖酸钙10ml12次/天。

4.口服维生素C

 

()控制和预防

1.市售鲜鲐鱼等青皮红肉鱼类应冷藏或冷冻,要有较高的鲜度,其组胺含量应符合GB2733规定。

2.选购鲜鲐鱼等要特别注意其鲜度。如发现鱼眼变红、色泽不新鲜、鱼体无弹力时,则应选购,亦不得食用。购后应及时烹调;如盐腌,应劈开鱼背并加25%以上的食盐腌制。

3.食用鲜、咸鲐鱼等时。烹调前应去内脏、洗净,切段后用水浸泡几小时,然后红烧或清蒸、酥闷,不宜油煎或油炸。

4.向群众做好宣传,注意烹调方法。有过敏性疾患者,以不吃此类鱼为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