贝类中毒(麻痹型)
(一)流行病学特点
引起中毒的海产软体动物有蛾螺科的日本东风螺、香螺,阿地螺科的泥螺,贻贝科的贻贝、加州贻贝,牡蛎科的长牡蛎,帘蛤科的蛤仔等。
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特定海域内,一贯可食的贝类可突然被毒化,食用后即可引起中毒。可食贝类受毒化的原因,当前公认的是生物链外因性学说.即贝类的毒化与“赤潮”有关。“赤潮”即海水中出现变色的红斑,伴有海洋动物的死亡,是某些单细胞微藻类在海水中迅速繁殖,大量集结而成。贝类摄食有毒的藻类,其本身不中毒,而有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的能力,人们食用后即可引起食物中毒。毒贝类有毒部位主要是肝脏、胰腺等。
毒贝类含有的有毒成分有以下几类:
1.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化物:该群毒素包括石房蛤毒素(STX)及其衍生物新石房蛤毒素(neo STX)、膝沟藻毒素(GTX)等同类化合物19种。该群毒素在高温和酸性环境中稳定,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.通常的烹调方法不能使其破坏。该群毒素系麻痹性贝毒毒素。STX易溶于水,耐热。加热至
2.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化物大田软海绵酸及其10种以上的衍生化物—鳍藻毒素(翅甲藻毒素、DTX-n)、扇贝毒素(蛤毒素、PTX)等,系腹泻性贝毒毒素。该群毒素为脂溶性,不溶于水,对热稳定,通常的烹调加热方法不能将其破坏。引起中毒的贝类仅限于双壳贝,尤以扇贝、紫贻贝较多,其次是杂色蛤、文蛤、黑线蛤和贻贝等。有毒部位是中肠腺。
3.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软骨藻酸(DA)及其异构体,系记忆丧失性(遗忘性)贝毒毒素。DA是一种氨基酸。引起中毒的贝类是紫贻贝。在引起中毒的紫贻贝中检出的DA含量达0.3~0.9mg/g。
4.短裸甲藻毒素 (BTX)分A、B、C三种毒素,并确定了BTX—B、BTX—C的化学结构。BTX系神经毒素性贝毒毒素。BTX为脂溶性,不含氮。引起中毒的贝类有巨蛎、帘蛤等。
5.Venerupin为淡黄色粉末,在pH3~8时耐热,加热至
此外,有的贝类可能含有光过敏物质,引起中毒的贝类有泥螺 (俗称土贴、黄泥螺、麦螺、梅螺等)。
(二)临床表现和预后
麻痹性贝类中毒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化物所致。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,一般0.5~3小时,最长达4小时。早期有唇、舌、手指麻木感。进而四肢末端和颈部麻痹;直至运动麻痹、步态蹒跚,并伴有发音障碍、流涎、头痛、口渴、恶心、呕吐等,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。死亡通常发生在病后2~12小时内,死前意识清楚,患者如24小时后仍存活,一般预后良好。
(三)诊断依据
1.患者有进食贝类史,有基本相同的、与上述型别相应的临床表现。
2.有条件时,采取可疑中毒食品检验贝类中的有毒成分。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检测STX、GTX、OA、DTX—n、DA均有报道。美国、加拿大规定冷藏鲜贝肉中STX限量≤80ug/
具体诊断依据国家标准GBl4938—94《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》。
(四)治疗原则
目前,对毒贝类中毒尚无解毒药物,仅采取排毒措施及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。
(五)控制和预防
1.为预防毒贝类中毒,在贝类产区进行广泛宣传,使群众了解毒贝类中毒的有关知识。
2.食用贝类时应除去内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