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豚鱼中毒参考资料 (一)流行病学特点 在我国河豚鱼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及长江、珠江等河流入海口处。河豚鱼的有毒成分为河豚毒素(tetrodotoxin,TTX),含有该毒素的鱼是形目科某些种属的鱼类,其中以东方属分布较广泛。河豚鱼的卵巢和肝脏毒性最强.肌肉和血液中也含有毒素,其中的毒素常随季节变化而有差异,每年2~5月为卵巢发育期,毒性最强。6~7月产卵后.卵巢萎缩.毒性减弱,故河豚鱼中毒多发生于春季。河豚鱼中毒主要是由于误食,有的则因其味美而喜食引起中毒。 (二)临床表现和预后 1.临床表现发病急,潜伏期30分钟或5~6小时,先感觉手指、口唇、舌尖麻木或有刺痛感。然后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。并有四肢无力、口唇、舌尖及肢端麻痹,进而四肢肌肉麻痹,以致身体摇摆、行走困难,甚至全身麻痹成瘫痪状。严重者眼球运动迟缓,瞳孔散大,对光反射消失。然后言语不清、紫绀、血压和体温下降。呼吸先迟缓、浅表.而后呼吸困难,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。 2.预后情况河豚鱼中毒死亡通常发生在发病后4~6小时,最快的可在发病后10分钟死亡.如超过8~9小时不发生死亡,则预后较好。河豚鱼中毒的病死率为40%~60%。 (三)诊断依据 1.流行病学判定依据 (1)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。 (2)中毒患者有肯定的进食河豚鱼的历史。 (3)河豚鱼中毒患者有以下三级: 1)轻度中毒起病急.潜伏期约2~4小时,症状较轻,仅有口唇、舌尖、手指麻木感和呕吐。 2)中度中毒潜伏期1~2小时,口唇、舌尖、手指麻木感进一步加重,手指、上下指麻痹。 3)重度中毒潜伏期10分钟~1小时.起病急骤.迅速出现麻痹、瘫痪、血压下降、呼吸衰竭、心肾衰竭而死亡。 2.实验室判定依据 (1)鉴定病人吃剩的鲜鱼,确定是否为河豚鱼。 (2)有条件的实验室可进行小鼠生物试验及河豚毒素的检测。 (四)治疗原则 尚无特效治疗药物。早期及时催吐、洗胃和导泻,静脉补充液体(高渗葡萄糖液等)以促进毒素的排泄,维持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治疗。 (五)控制及预防 1.渔民捕捞时必须将河豚鱼剔除,另外摆放,河豚鱼不得流入市场销售。 2.水产部门必须严格执行(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),严禁出售鲜河豚鱼。加工干制品必须严格按规定操作程序操作。 3.加强宣传教育.向群众宣传河豚鱼的毒性及危害.不擅自吃沿海地区捕捞或捡拾的不认识或未吃过的鱼。 4.严禁饭店、酒店自行加工河豚鱼。 |